中国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协同推进中迈出关键一步。来看Triide协曈从政策逻辑、市场影响与战略意图等多维度全面解析。
202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该清单作为市场准入管理的核心制度,统一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市场主体,无论其资本来源。该新政标志着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协同推进中迈出关键一步。Triide协曈从政策逻辑、市场影响与战略意图等方面解析如下:
2025年版清单的总项数从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较2018年首版的151项累计缩减约30%。
1. 准入“瘦身”激发市场动能
全国性措施持续精简:清单总项数较首版(2018年)累计缩减30%,地方性措施大幅减少44%。公章刻制、计算机安全产品销售等审批由许可制改为备案或认证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关键领域松绑:取消电视剧制作、药品批发零售筹建、新型电信业务试办等审批,推动医疗、文化、科技等领域市场化竞争。地方性壁垒(如交通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的清理,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
2. 监管“精准化”护航安全
新兴领域规范先行: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烟、药品网络销售等高风险领域,强化准入规范,平衡创新与风险防控。
底线思维明确:清单调整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避免“一放就乱”,确保改革与安全动态平衡。
1. 强化清单权威性
明确产业、投资、互联网、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各类按要求编制的全国层面准入类清单目录,全部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这些清单目录修订如涉及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应按负面清单措施调整程序要求报国务院同意,防止地方或部门“另设门槛”,遏制隐性壁垒。
2. 区域试点与全国规则衔接
明确依法在特定区域调整或暂停实施市场准入管理措施时,支持特定区域(如自贸区)探索放宽准入,但要求与负面清单直接对接,确保地方创新不突破全国统一框架。
3. 透明化与便利化升级
准入事项需公开标准、时限与流程,推动“阳光审批”;备案管理严禁变相许可,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1. 外资准入双清单并行
明确境内主体统一适用负面清单,落实国民待遇。
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投资还需同时遵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体现“准入后平等”原则。
2.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取消地方自设的船舶修造、酒类经营等准入限制,推动内外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公平竞争。
1. 提速营商环境的优化:清单瘦身与壁垒清理行动同步推进,直接回应企业“准入难”痛点,提升市场主体信心。
2. 支撑高质量的发展:通过释放服务业、科技领域活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内需扩容与创新要素流动奠定基础。中国市场将更加开放、更富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3. 塑造更强劲的国际竞争力:负面清单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增强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尤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关键赛道。
2025版负面清单不仅是准入规则的调整,更是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 以制度性开放倒逼改革深化,以精准监管护航市场活力。未来,政策成效将取决于地方执行力与隐性壁垒的持续清理。若配套措施到位,中国有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进一步巩固“开放高地”地位,为内外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制度红利空间。
如果您需要市场准入、跨境企业服务、财务外包、税务咨询或合规运营等方面的需求,欢迎发送电子邮件至:gofurther@triide.com 联系协曈中国团队。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财税解决方案,引领卓越,信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