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幅放宽旅行限制后,出境旅游服务的外商投资目前处于试点阶段。
2022年10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暂时调整中国出境旅游服务外商投资相关法律的通告。《旅行社条例》的修订允许在上海和重庆注册的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中国公民提供中国境外(包括香港和澳门,但不包括台湾)的旅游服务。
《旅行社条例》第二十三条目前禁止全国范围内的外商投资的旅行社从事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服务。修订案指示国务院在上海和重庆的相关地方部门,以类似于全面试点计划的方式制定规则和相关行政措施,允许该地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中国出境旅游服务。
修订案明确指出试点计划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但未具体说明需要满足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临时调整正值中国根据“动态清零”政策对入境旅行防疫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之际,这重新激发了中国游客和中国旅行社的信心。
此次临时调整有效期至2024年4月8日。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几年里,中国出境旅游业增长迅速,2019年达到1.55亿人次。然而,2020年这一数字大幅下降至约2030万人次,2021年估计为2560万人次。出境旅游的急剧下降使得这个曾达2550亿美元的产业暂时几乎消失。
专家认为,海外旅行大幅下降的部分原因包括许多往返中国的航班被取消,导致航空运输价格大幅上涨,以及针对从国外进入中国的旅客实施的持续旅行限制。
然而,在没有严格旅行限制的情况下,中国游客已表现出恢复出境旅游的热情。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当局宣布对入境旅客实施新的“0+3”政策(即0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后,携程报告称,与前一个周末相比,线上预订量增加了400%。
同样,当澳门报告没有新的本地爆发病例,并取消对来自低风险地区游客的隔离要求时,前往澳门的游客人数恢复到 疫情前水平的50%, 这表明隔离要求是恢复中国国际往来旅行的关键因素。
中国维持动态清零政策,根据中国官员的说法,其目标并非实现零感染,而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控制病毒传播。这包括根据病毒变化和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在10月12日的通告中,国务院表示,近期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强调科学方法,以 在10月12日的通告中,国务院表示,近期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强调科学方法,尽量减少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由于国内和国际旅行是清零政策的关键方面,该通告表明官员们正在寻找减少国内和国际旅行限制的方法。
11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缩短入境中国旅客的隔离要求。入境旅客的隔离要求从原来的“7+3”(即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目前的隔离要求与今年早些时期的政策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当时要求至少14天的集中隔离,某些地区甚至高达28天。
在同一通告中,官员们还宣布将取消“熔断”政策,该政策会根据入境中国时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旅客数量,暂时暂停特定航线的运营。如果航空公司未能阻止航班上感染的传播,航线可能会被取消长达两周。
10月的多篇报导还指出,包括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和中国东方航空在内的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将从 今年开始恢复多条重要国际航线。
此前,所有计划入境中国的旅客必须从中国驻外使领馆或过境国家获得外国人绿色健康申报码(HDC)或中国人绿色健康码。之前的政策要求提供两次PCR检测阴性结果,第一次检测需在出发前48小时内采样,第二次则需在出发前24小时内采样。
11月11日,中国多个驻外大使馆宣布,PCR检测要求已调整为只需在出发前48小时内进行一次检测,进一步降低了入境中国旅客的成本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