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对《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修订旨在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拓宽投资渠道以及增强持股灵活性来吸引外资。
2024 年 11 月 1 日,中国商务部(MOFCOM)联合其他五个政府部门出台了简化外国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的新规定。这一举措是中国持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上市公司提供便利。
根据商务部网站发布的一份声明,这些调整旨在吸引更多优质外资进入上市公司。 这不仅会促进外资增长,还将助力中国实现产业进步的目标,并有助于其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1. 允许外国个人进行战略投资
此前,只有外国公司和其他组织能够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不包括外国个人投资者。此次修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外国个人视为合格投资者,并允许他们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2. 放宽外国投资者资产要求
此前的规定要求外国投资者至少拥有 1 亿美元资产或管理至少 5 亿美元资产。此次修订放宽了非控股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要求,使更多外国投资者能够向中国上市公司投入长期资本。
3. 引入要约收购作为战略投资选项
根据先前的规定,战略投资方式仅限于定向增发和协议转让。此次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当前市场实践,引入要约收购作为新的投资方式,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另一种战略进入市场的途径。
4. 允许境外股份作为战略投资的支付手段
在通过定向增发或要约收购进行的战略投资中,外国投资者现在可以使用境外非上市公司的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这一变化通过允许现金或股权作为投资形式,拓宽了外国投资者的选择范围,为国内企业收购境外资产时进行跨境股权置换提供了便利。同时,还引入了一套分类管理制度来管理这些跨境股权置换,确保在现有监管框架下交易的公平性。
5. 降低持股比例和锁定期要求
为了更好地与现行市场规则接轨,此次修订降低了持股要求:通过协议转让或要约收购进行战略投资的最低持股比例从10%降至5%。锁定期也从最少三年缩短至十二个月,强化了战略投资的中长期性质。若特定规定要求更长的锁定期,外国投资者需遵守相关规定。
于外国投资者而言,这些新措施具有几个重要意义:
﹣ 提高可及性: 由于资产要求降低,先前可能被排除在外的外国投资者现在可以参与进来。这对那些对中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感兴趣的中型基金或个人投资者来说尤其有利。
﹣ 投资更具灵活性: 新的投资渠道,如要约收购和使用非上市海外股份,为投资策略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这种多样性使外国投资者在收购股份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拓宽了他们在投资组合管理方面的选择。
﹣ 改善流动性和退出机会: 缩短锁定期意味着投资者不再被可能阻碍流动性的长期承诺所束缚。这提升了他们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并使他们能够更灵活地管理投资,从而改善风险管理和资本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