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旅游服务的外商投资

在中國大幅放寬旅行限制後,出境旅遊服務的外商投資目前處於試點階段。

作者: Triide  | 2022-12-05 | 政策與新聞

2022年10月8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暫時調整中國出境旅遊服務外商投資相關法律的通告。《旅行社條例》的修訂允許在上海和重慶註冊的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向中國公民提供中國境外(包括香港和澳門,但不包括臺灣)的旅遊服務。

 

《旅行社條例》第二十三條目前禁止全國範圍內的外商投資的旅行社從事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服務。修訂案指示國務院在上海和重慶的相關地方部門,以類似於全面試點計劃的方式制定規則和相關行政措施,允許該地區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從事中國出境旅遊服務。

 

修訂案明確指出試點計劃適用於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旅行社,但未具體說明需要滿足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此臨時調整正值中國根據“動態清零”政策對入境旅行防疫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之際,這重新激發了中國遊客和中國旅行社的信心。

 

此次臨時調整有效期至2024年4月8日。

 

 

中國出境旅遊服務的機遇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幾年裡,中國出境旅遊業增長迅速,2019年達到1.55億人次。然而,2020年這一數字大幅下降至約2030萬人次,2021年估計為2560萬人次。出境旅遊的急劇下降使得這個曾達2550億美元的產業暫時幾乎消失。

 

專家認為,海外旅行大幅下降的部分原因包括許多往返中國的航班被取消,導致航空運輸價格大幅上漲,以及針對從國外進入中國的旅客實施的持續旅行限制。

 

然而,在沒有嚴格旅行限制的情況下,中國遊客已表現出恢復出境旅遊的熱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當局宣佈對入境旅客實施新的“0+3”政策(即0天集中隔離和3天居家隔離)後,攜程報告稱,與前一個週末相比,線上預訂量增加了400%。

 

同樣,當澳門報告沒有新的本地爆發病例,並取消對來自低風險地區遊客的隔離要求時,前往澳門的遊客人數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50%,這表明隔離要求是恢復中國國際往來旅行的關鍵因素。

 

 

 

中國入境旅行的重要政策變化

 

中國維持動態清零政策,根據中國官員的說法,其目標並非實現零感染,而是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低成本控制病毒傳播。這包括根據病毒變化和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在10月12日的通告中,國務院表示,近期對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強調科學方法,以儘量減少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影響。由於國內和國際旅行是清零政策的關鍵方面,該通告表明官員們正在尋找減少國內和國際旅行限制的方法。

 

 

隔離要求

 

11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縮短入境中國旅客的隔離要求。入境旅客的隔離要求從原來的“7+3”(即7天集中隔離和3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3”(即5天集中隔離和3天居家隔離)。目前的隔離要求與今年早些時期的政策相比有了顯著變化——當時要求至少14天的集中隔離,某些地區甚至高達28天。

 

 

國際航線

 

在同一通告中,官員們還宣佈將取消“熔斷”政策,該政策會根據入境中國時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旅客數量,暫時暫停特定航線的運營。如果航空公司未能阻止航班上感染的傳播,航線可能會被取消長達兩週。

 

10月的多篇報導還指出,包括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和中國東方航空在內的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將從今年開始恢復多條重要國際航線。

 

入境中國前的核酸檢測要求

 

此前,所有計劃入境中國的旅客必須從中國駐外使領館或過境國家獲得外國人綠色健康申報碼(HDC)或中國人綠色健康碼。之前的政策要求提供兩次PCR檢測陰性結果,第一次檢測需在出發前48小時內採樣,第二次則需在出發前24小時內採樣。

 

11月11日,中國多個駐外大使館宣布,PCR檢測要求已調整為只需在出發前48小時內進行一次檢測,進一步降低了入境中國旅客的成本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