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框架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包括更嚴格的執法、提高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以及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該國對外資企業知識產權的重視,為外國投資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中國,知識產權(IP)保護是指為個人或公司就其發明、設計、品牌以及藝術作品所授予的法律權利和保護。這些權利通常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型: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
專利: 中國的專利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授予。專利權人擁有獨家權利,可防止他人在中國製造、使用或銷售該專利發明。專利分為三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設計專利。
商標: 商標需向中國商標局(CTMO)註冊,以保護品牌名稱、標誌和其他業務來源標識。中國實行“先申請”制度,即最先註冊商標的人擁有使用權。
版權: 中國的版權保護原創作品,包括文學、藝術和音樂作品。中國國家版權局(NCAC)負責版權註冊,儘管註冊並非獲得保護的必要條件。
商業秘密: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中國持續推進對外開放,讓外國投資者有更多商機可尋。Triide在協助客戶在中國投資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多與知識產權相關,例如哪些創新成果能依據中國法律獲得保護以及具體方式。
多年來,中國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框架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一進步體現在更嚴格的知識產權法律執法、加大的侵權處罰力度以及專門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上。中國特別重視對外資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為外資投入和新業務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020年,一套新的法規《外商投資法》開始實施,成為管理中國外商投資的基本法律。國家依照法律,保障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此外,還鼓勵在自願和商業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合作。
中國已成為知識產權大國,專利和商標申請量逐年顯著增長便是有力證明。截至2022年, 數據顯示 中國擁有超過420萬項專利,成為首個突破300萬項專利的國家。這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不僅對外國公司至關重要,對中國投資者也同樣重要。
然而對於外國企業而言,在中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仍存在一定難度。因此,企業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來保護自身在中國市場的知識產權。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實行先申請制度,即最先提交專利申請的人通常享有優先權。因此,建議儘早提交申請。整個過程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具體時間取決於專利的複雜程度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積壓情況。以下是專利申請的常規流程:
在中國,版權在作品創作完成時即自動獲得,無需註冊。然而,註冊版權可以提供額外的法律保護,尤其在發生侵權時,因此強烈建議進行註冊。以下是版權註冊的常規流程:
在中國註冊商標涉及多個步驟。以下是商標註冊的常規流程
建議尋求法律建議或使用知識產權代理人,尤其是對中國專利法律和程序不熟悉的外國申請人。Triide提供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並將協助外國投資者應對中國知識產權格局的複雜性。
Triide 是一家在亚洲迅速发展且充满活力的企业服务提供商。其拥有一支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提供从公司设立、法律合规到会计、税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全方位服务。